首页 > 最新动态 > 拥抱新质生产力:2024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年会圆满举办
最新动态
拥抱新质生产力:2024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年会圆满举办
2024-12-231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为广告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中国的广告研究与教育领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拥抱新质生产力,加强学术研究,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广告人才。
2024年12月20日,由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南方都市报社、小红书支持的“2024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年会”在广州市南方都市传媒大厦举办,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拥抱新质生产力:中国广告创新发展的使命与责任”,来自全国各地120余位学界、业界、媒体代表参加。
国际广告协会全球副主席、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张国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张会长首先对此次年会主题“拥抱新质生产力,中国广告创新与发展的使命与责任”表达了高度肯定,表示目前广告面临剧烈转型,人工智能对广告业会有巨大的提升和挑战,对此学界业界要定期总结归纳,以学术研究、业界洞察为广告行业做出引领作用。同时表示,近年来,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在组织能力、研究成果及行业影响等方面不断提升,希望学教会未来继续探索广告研究教育与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之路,取得更高成就,发挥更大作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王巍致辞,表示当前传统的机构媒体遭遇巨大的冲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以变应变,迎难而上,拥抱新技术,打造媒体传播与经营的新质生产力,走出了一条特色实效的融合转型之路,希望借助此次年会召开,凝聚学界、业界、媒介三方力量,为中国广告创新发展承担使命,彰显责任。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陈刚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几十年来,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面对不同阶段的行业问题,始终立足前沿,通过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为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面对数字革命与全球巨变,学教会将通过举办系列高水平的活动,发挥产学研协同的特色,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强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推动广告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支持和服务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广告业创新发展。    

年会开幕式由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教授姚曦主持。
开幕式在与会嘉宾的合影中落下帷幕。

近年来,小红书的高速发展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今年的年会,特别设置小红书开讲环节,由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委、AIGC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田涛主持。小红书营销实验室负责人圣香围绕小红书“种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她认为,种草是数字化发展的创新模式,种草是真诚地帮助人,为向往的生活找到解决方案,并结合大量精彩的案例,介绍了种草的模式与方法论。
分享结束后进行了《种草》新书推介仪式。中国广告协会张国华会长、王英偶秘书长、陈刚主任与圣香老师一同为《种草》新书揭开幕布,并在首页盖章打卡。

陈刚主任担任上午特邀主旨发言这一重磅环节的主持人,他指出,中国广告学术与教育的未来属于年轻人。为了给年轻一代广告学者提供展示舞台,让更多的年轻学者加速成长,今年年会第一次设立了特邀主旨发言环节。在这个环节发言的四个学者,都是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学术类)金奖、银奖的获得者,他们是广告学术、教育与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新锐。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祝童是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学术类)金奖获奖团队的代表,发表了《数字广告生态安全风险研究》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青年长江学者李晓静是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学术类)银奖的获得者,她发表了《AIGC广告时代构建人机信任生态理论》演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现代广告研究所所长王天夫是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学术类)银奖的获得者,他发表了《数字营销实战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演讲。

上海群玉山品牌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姚俊博士是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学术类)银奖的获得者,他发表了《国际传播主体多元化》演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杨同庆、香港城市大学长聘副教授蒋莉对特邀主旨发言进行了评议。

之后的主旨论坛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树良主持。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发表了《基于生成式AI广告知识生产范式的变革》演讲。

明略科技副总裁谭北平发表了《基于生成式AI广告知识生产范式的变革》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教授赵新利发表了《作为国际传播媒介的品牌》演讲。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杨先顺发表了《公益的“雾区”:道德物化视域下视障者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伦理困境》演讲。

中国广告协会AIGC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航发表了《品牌语料与大模型时代的营销传播》演讲。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殿元发表了《广告发展与现代文明》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菲发表了《人工智能广告的确定性范式变革》演讲。

四川大学教授杨效宏对主旨发言进行了评议,上午的议程也随之告一段落。

在20日下午进行了四场专题论坛,专题论坛一的主题为“人工智能、产业变革与人才培养”,由暨南大学教授星亮主持。发言嘉宾及题目分别为:氧气科技中国区总裁/博士董浩宇《品牌全球传播中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北京明亮的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星榜)数字化事业部合伙人顾辰骁《“数据+AI”打造数字营销新范式》;上海盈加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洁平《人工智能对广告业的影响》;江西师范大学广告系系主任、教授蔡立媛《智能广告隐私风险》;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庆园、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苏祺《知识生产广告化:计算广告逻辑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实践应用、风险植入与机制创新启示》;暨南大学副教授莫智勇《人工智能浪潮下创意传播专业教育及人才培育模式反思》;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教授丁洁《教育虚拟人形象构建及其实现进路》;宁波财经学院广告传媒系系主任、副教授胡雪瑾《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应用型高校广告策划创意人才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探析》;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冯思思《“奶爸主义”的数字实践:男性育儿内容的媒介群像呈现》;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助教刘思岑《AIGC驱动下影视广告制作模式转型与传统行业策略调整》;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晋艺菡、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胡永春《功能主导与外部驱动:广告从业者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专任教师、讲师张佳明《重塑与创造:AIGC广告营销生产要素变革与演进》。广东省广告集团研究院副院长肖戈峰、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王静进行了评议。

专题论坛二的主题为“品牌、高质量发展与国际传播”,由郑州大学教授颜景毅主持,发言嘉宾及题目分别为:香港城市大学长聘副教授蒋莉《拟人化设计在广告营销中应用和讨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尤优《品牌设计赋能新质生产力》;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未来媒体与人机对话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阎峰《“媒介补偿”与“社会补偿”:B站望周知!图文贴的实践意义》;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副教授万木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营销传播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世龙《人工智能背景下品牌营销行业与教育变革及趋势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广告学系系主任/副教授吴冰冰《中国数字广告企业新质生产力解构:以“数字广告证明商标”为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高腾飞《品牌国际传播中数字广告的作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贾煜《中国品牌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及其效果研究: 文化属性和文化距离的二元情境》;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航站区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补雁《数字时代的大型机场广告生态系统价值研究》;琼台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刘搦辰《社交媒体营销视域下品牌市场份额的关键影响指标及转化机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刘灿威《中华文化短视频国际传播效果的组态效应研究》;暨南大学博士生栾竹《加速:数字媒介环境下品牌成长的时间性探析》。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宋若涛,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副教授于永俊进行了评议。    

专题论坛三的主题为“公益传播、数字化转型与社会发展”,由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学院教授、系主任韩志强主持,发言嘉宾及题目分别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黄玉波《广告教育的“数智化”转型与挑战》;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广告系副院长/教授姚杰《基于公益广告实践教学的广告学课程思政体系探索研究》;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袁邈桐《文化科技领航,社会责任担当:探析AIGC公益广告的新质传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范小青《优秀传统文化与广告教育双向赋能:民族院校广告教育转型探索》;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婧《用公益传播公益》;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广告学系主任/教授申雪凤《智时代基于潮玩文化的非遗主题IP活化路径探索》;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窦瑞晴、研究生刘文蓉《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基于乡村振兴的中介作用和区域经济的调节效应分析》;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寇紫遐、硕士研究生王锟《赞助权益与传播声量的背离:中国乳业双雄在巴黎奥运会中的赞助营销策略分析》;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广告学系广告设计教研室主任、教授周景秋《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动态能力体系构建——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讲师於歌《AIGC驱动下高校广告教育的创新性建构探索》;广州策思创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创总监杨子易《广告原创与社会责任》;英国威尔士大学三一圣大卫设计与艺术系在读博士梁劼颖《广告如何反思消费主义:关系美学视角下的创新路径与品牌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邹采玲《责任·参与·共振:新时代“大公益广告观”的形成机制与路径探析》。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副教授傅琳雅进行了评议。    

专题论坛四的主题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由天成传播机构创始人方立军主持。七溪地芳香集团董事长丁邦清、资深创意人薛振天、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沈晨、广州东方船咨询董事长王郁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广告系教授吴欢超、贵州开放大学教授王多明、中国广告网董事长毕玉强、滇池学院新闻系广告学专业负责人孙叶青参会并讨论。资深营销传播专家吴孝明、广东省广告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庞玉娟进行了总结点评。    

四场专题论坛结束后,主会场举行了大学生IMC(整合营销)大赛作品征集活动盛典,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王英偶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经委委员、南方都市报社总经理陈文定出席盛典并致辞,均对本次征集的整合营销作品质量表示认可,认为未来的整合营销会更需要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质生产力深化消费者洞察。同时号召各界充分参与未来的IMC(整合营销传播)大赛作品征集活动中来,使得活动的关注度、影响力、专业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培养优秀整合营销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对中国“智媒营销”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努力。随后,由广告人集团首席战略官周伟主持的圆桌论坛以“营销新态势、人才新特质”为题展开了充分讨论,本年度优秀作品也在盛典上逐一亮相。    

年会最后,在王英偶秘书长、陈刚主任的总结中圆满结束,为期一天的年会,各位嘉宾各抒观点,研讨气氛热烈、精彩纷呈,是学界、业界、媒体相互了解,凝聚智慧的重要盛会,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必将牢记中国广告创新与发展的使命与责任,拥抱新质生产力,加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推动广告学科的数字化转型创新。

-END-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